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嘉定研学活动纪实
2025-11-06 09:24:56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刘畅为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025年11月2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的25位硕博士生由历史学系副主任张仲民教授、研究生秘书吕瑞卿老师、辅导员李关雨扬老师带队前往上海嘉定开展研学活动。
嘉定是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人文荟萃,有很多优秀文物遗存。此行主要是参访苏式园林的古猗园、嘉定孔庙与科举博物馆,顺访嘉定竹刻博物馆、嘉定博物馆,以及参观近代历史名人顾维钧、胡厥文事迹展。
本日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特别是适合研学。上午八时三十分,研学队伍包车从复旦大学出发,经过30分钟的车程,第一站抵达南翔古猗园。清朝沈元禄《古猗园记》一文中记载,“园在广福禅院之西,门在水北,由石道达门”。古猗园初建于明嘉靖中期(1545~1552),初名借园,明万历年间(1604~1620),由时任河南府通判的闵士籍对老宅修改扩建,取《诗经·卫风·淇奥》“绿竹猗猗”和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之意取名“猗园”。园林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园内亭台错落、水系环绕,竹影摇曳,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筑美学思想。该园昔年虽被日本侵略者和战争破坏过,但经过重修、重建,现在已经成为嘉定名胜,内中三座唐代、宋代和元代的三座佛塔可谓是其中最具历史特色的文物。同学们漫步在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中,流连忘返,一同感受苏式园林的风景与建筑之美。
中午,研学队伍前往嘉定古城老城区,在顾维钧陈列室、胡厥文生平陈列馆、嘉定竹刻博物馆等处自由参观。不但更全面了解了顾维钧、胡厥文等人的行迹和贡献,还对嘉定历史上著名的手工艺品竹刻制品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了深刻认识。
午饭过后,下午一时整,同学们来到有“吴中第一”之称的嘉定孔庙。这座始建于南宋年间的文教圣地,历经修缮,仍保持着完整的庙学格局,在参天大树的环绕下尤显庄严与肃穆。无怪乎2013年,国务院将嘉定孔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参观孔庙途中,同学们偶遇了一位小学生讲解员志愿者,她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明伦堂,很认真都解说了有关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小朋友的投入程度。孔庙大成殿内陈列着祭祀孔子的礼乐器具,东西两侧则供奉着儒家先贤牌位,大成殿门前有赑屃7尊,背负的石碑上记载着来历代修建孔庙的情况。同学们在古代儒生曾讲学诵读的明伦堂前驻足神思,想象着古代的老师授课、同学们背书的场景,“子曰诗云”,回味悠长。
建于孔庙东西两庑内的科举博物馆,为同学们打开了理解儒家教育观念、选材观念与考试制度的又一扇窗。该科举博物馆2006年2月在嘉定孔庙落成,它依托孔庙原有空间布局,以科举制度形成、演变和发展为主线,系统呈现了隋朝至清末1300余年间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展区共分为“科举制度沿革”“科举与儒学”“科举与社会文明”“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与教育”五大主题板块,通过千余件展品,像考试用书、考篮、试卷、实物还原的考棚等,辅助以声像媒介,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整个科举制度及其在各个层级实践的情况,给参观的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的科举文化课。
参观完孔庙与科举博物馆之后,下午三时整,同学们步行至嘉定博物馆,参观特展《瀚墨之外:清代状元的多维风华》。该展览共分四个专题,汇集了嘉定清代诸状元的珍贵墨迹:《官居一品》专题收录了于敏中、张之万、潘世恩、陆润庠的墨迹,集中展现了状元郎如何从科举巅峰走向权力核心,诉说着清季的官场沉浮;《经世守道》篇章展现了王仁堪在镇江旱灾时开千口池塘赈济饥民、吴其溶写《植物名实图考》格物致知、钮福保于书院革新课程授实学的场景;《瀚墨风华》专题则体现了状元们在科考之外的艺术雅趣,王敬铭的山水画疏淡里藏宋人气韵,翁同龢的字浑厚中带庙堂风骨,徐郁信札华贵不失雅趣;《破壁维新》专题更在晚清世变如潮的背景下,提供了张謇办纱厂、兴学堂,洪钧出使西洋研究西北史地,夏同龢东渡学法政的珍贵史料。
黄昏时分,研学队伍安全返回复旦大学,此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学习,大家更深刻认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更深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这种现场教学式的方式让人受益匪浅,既培养了同学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为其提供了动力,还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友谊。未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将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的硕博士生们提供更多的研学机会,让本专项的同学在行走中学习和体会优秀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共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研究者。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